2025年11月7日 星期五

[遊記] 2024.12 名古屋東山動植物園賞楓+東山SKY TOWER夜景


飯後搭地鐵去東山動植物園,從東山公園站、星ヶ丘站都可以到東山動植物園,但因為主要目標是植物園的紅葉,所以從靠近植物園側的星ヶ丘下車走過去,大概10分鐘左右的路程,想說難得來一趟,通票比較划算,乾脆待到天黑看夜景,便買了動植物園與SKY TOWER通票(640日圓;分開買的話,動植物園:500日圓、SKY TOWER:300日圓)。

從星ヶ丘進入植物園,會經過一小段隧道,走出來瞬間豁然開朗,入口處便是一顆紅透了的楓樹,明明幾分鐘前還是在商場林立的站前商圈,突然就來到世外桃源,很有武陵人偶入桃源境地的感覺。


植物園的楓葉大多已經全部變色,甚至開始落葉,但藍天下透著天光,不論近拍、遠照,都各有各的美,雖然不是非常大片壯觀的大景,但三五棵楓樹火紅、艷橘、金黃交織,還是令我忍不住陶醉在這片樹林的秋意之中,用鏡頭記錄下秋神的創作,只可惜相機電池沒有充飽,拍不到兩個小時便電力耗盡,只能改以肉眼欣賞,用腦袋記憶這片美景。



植物園這邊有一棟合掌造,是當年白川鄉一帶修築水壩時遷過來保存的,不需要再額外付費就可以入內參觀,省去隔天到白川鄉十在有限的參觀時間內,可能會有猶豫是否要付費參觀的苦惱,除了二樓是非公開的區域外,客廳、廚房、起居室都能走近參觀,因為遊客不多,還可以悠閒地坐在門口走廊小憩,只是附近的紅葉似乎是最先變色的,所以現在已經有點乾枯了,不是鮮豔的紅色,而是有點深的暗褐色,無法拍到合掌造與紅葉的組合稍微有點可惜了。



東山植物園幅員遼闊,除了楓葉之外,還有很多種類的植物,只是這次重心擺在紅葉上,看哪裡有楓紅就走過去,但看地圖,應該還有一大半沒有走到,主要是沿著園內小接駁車的日本庭園路線,從星ヶ丘門走到大溫室,離開植物園區域前,參觀了日本最古老的公共溫室,昭和時期開園的時候就建成了,後來有所擴建,也曾一度休園好長一段時間,2021年才整修完成重新開放,溫室真的很大,有好幾個區域,一路從熱帶濕熱氣候的植物,乾燥的沙漠地帶植物,一路看到可愛多肉、香草植物,還滿有意思的。


植物園往動物園的方向走,會經過一個特別適合拍溫室全景的平台,這邊園方還有設置自拍平台,角度取得恰到好處,如果從溫室前水池附近拍,因為溫室太大,加上角度問題,很難拍到完整的大溫室,這個地勢略高的平台,就可以完整拍到大溫室,一旁還有介紹的標誌,背景還是紅綠交織的秋季山林,難得可以拍出還算滿意的自拍照,感謝園方的用心。



會決定來東山動植物園,除了因為官網上面寫紅葉還很漂亮外,還有一部分的原因是相機電池沒有充飽電,在這邊的話,即使拍完紅葉相機電力耗盡,還可以去給動物看(逛動物園),就算不拍照,也可以找到其他樂趣,前提是如果我有找到動物的話,畢竟有時候動物不一定會出來見客,需要觀察力與想像力。


跟台灣木柵動物園(165公頃)相比,這邊動物園一點也不大(60公頃),但在日本已經是僅次於東武動物園(61公頃),面積第二大的動物園,而飼養的動物種類多達450種,是日本國內最多的,來日本旅遊,平常不太往動物園跑,要不是有紅葉,外加遇到電池沒電的問題,我大概也不會特別來動植物園這裡,不過來了之後,覺得也還不錯,交通方便,票價實惠,楓況好,園區大逛起來不會人擠人,動物解說文值得一看,感覺得出飼育員的用心,不過,動物們居住和展示的區域真的不大,所以東山動物園是否動物友善,難以評斷。


有幾個比較印象深刻的幾個區域,離植物園最近的可愛動物區,這裡可以給綿羊梳毛,那種感覺很奇妙,彷彿可以理解貓奴們為何喜歡給主子梳毛了,沒有其他遊客排隊,綿羊又乖乖站在那邊給你梳毛,真的會陷入無限刷毛的黑洞。


這邊的大象也是人氣很旺,展區很大,相關歷史、生態介紹特別詳盡,當時沒仔細讀旁邊的介紹文,後來查資料才知道,二戰的時候,軍方擔心空襲導致動物失控闖入民宅,所以下令射殺大部分的動物,雖然在園方努力下,保下一小部分的動物,但戰爭後期還是因為糧食不足的問題而餓死,原本超過兩百種近千隻動物號稱東洋第一的東山動物園,戰爭結束後只剩下2隻印度象、1隻黑猩猩、20多隻鳥類(包含2隻鶴、1隻天鵝),日本各地的動物園也經歷與東山動物園類似的悲劇與困境,其他動物園的大象即使撐過戰爭時期,也因為戰後糧食缺乏等問題去世,挺過戰火的這2隻大象,使東山動物園成為日本當時唯一可以看到大象的動物園。


也是看介紹才知道,東山動物園是日本第一批引進無尾熊的動物園之一,也是第一個成功繁殖的動物園,今年十月剛慶祝無尾熊來園40周年,目前飼養的無尾熊多達11隻,意外展示中的無尾熊居然有沒在睡覺的個體,看著牠大口吃著樹葉,敏捷地爬上爬下,覺得超療癒的。


除了無尾熊之外,對馬山貓、小浣熊、水獺等小動物都是頗具人氣的動物,最令人意外的是大猩猩居然也是高人氣動物,據說有一隻叫夏巴尼的大猩猩,被園方譽為帥哥大猩猩,動物園的廣告頭版還都用牠的照片,甚至有遊客為了見牠一面大老遠來名古屋,不過我看不出來到底哪一位才是夏巴尼,因為我看不出來誰帥了XD



逛動植物園的時候,可以看到一座高聳的建築物,這便是東山SKY TOWER(東山スカイタワー),本來想說要上去看夕陽,結果在動物園熬到快關門才離開,這時候(快17:00)上去展望台只能看夕陽餘暉,不過就結果而言,比起暮光晚霞,SKY TOWER腳下染上秋意的森林更加吸引人就是了。



從SKY TOWER俯瞰動植物園的林地,染上秋天的色調的森林,在夕陽餘暉的加持下,顯得更加多彩,當然照片有調整過飽和度,看起來會更加”照騙”,實際上拍出來會比較灰階一點,但腳架一整片橘紅色的大自然絨毯,還是覺得很美、很壯觀,甚至有種應該要趁陽光充足的時候,早點上來拍照的想法,從高空俯瞰比身在其中的時候還要震撼,只是真的不好拍就是了。



夕陽餘暉、晚霞持續的時間滿久的,天沒有全黑的話,夜景不好看,尤其是面西的名古屋市區,受到餘暉影響最嚴重,其他方位五點多就黑得差不多了,但面西的部分一直到快六點,天空都還有夕陽淡淡的橘紅色光芒,好在城市夜景的燈火已經足夠璀璨,事後稍微加工修飾一下即可,因為塔的跟前都是森林,晚上沒點燈光,所以要看遠方才有點點燈火,近處都黑黑的,也因為離主要幹道遠,也看不太到什麼道路形成的光條,算是跟市區的夜景景點比較大的不同。



雖然理論上四點半左右太陽就下山,但一直到五點半都還有晚霞,往西看名古屋市區還不是全黑,一路等到六點比較暗了之後,拍到比較滿意的夜景才離開,東山SKY TOWER這邊雖然鄰近星ヶ丘的商場、住宅區,但中間將近15分鐘的路途中路燈間隔很開,看完夜景要走回車站會覺得有點荒涼,但這條路已經算相對好走的了,看官網介紹,穿過動物園到東山公園站是小路會更黑、更不好走,所以還是只能往星ヶ丘車站走。


2025年10月31日 星期五

[遊記] 2024.12 名古屋市區尋找紅葉

 吃飽飯就開啟早上的名古屋市區路樹尋找紅葉之旅,雖然天氣預報今天是晴天,但剛出門的時候,不知是否是因為飯店正對高架,且市區大樓林立,外加太陽仰角不夠高,體感光線不太充足。

先去名古屋車站到日銀附近的櫻通看銀杏,但一路上看銀杏變色狀況不一,修剪的樣子也不像仙台那般工整,有點偷懶不想多走路,便捨棄飯店到車站那段的銀杏,殊不知後來到站前才發現,那邊的銀杏狀態其實很好,白天沒走過去真的可惜了。

櫻通中段的銀杏狀況不理想,靠近日銀黃葉的狀況才有比較好,但道路太寬,車流量又很大,日光又不太充足,其實不太好拍,找了一兩個天橋上去,比較能拍出銀杏夾道的畫面,但缺點是會拍到很多車和道路號誌、路牌,而且今天是上班日,天橋的行人不少,大家快步走過,橋面就會晃動,也會影響到拍照的成像。



市區黃葉狀況不理想,相機電力又不足,正當我一邊往南走,一邊猶豫是否要改變行程的時候,廣小路通紅褐色的櫸木、金黃的銀杏擊碎我的苦惱,決定早上還是留在市區拍照,雖然紅葉密集的路段不長,車流又大,但廣小路七間町這段真的好漂亮,在這邊等了好幾輪紅綠燈拍照,才繼續往東走,意外很快就走到屋久大通,但公園與廣小路通連接的區域沒有想像中漂亮,只好放棄這段中島公園。



經過屋久大通繼續往東走,再憑感覺,看時間差不多開始往南,找路走去若宮大通,剛開始找路卻發現周圍的路樹葉子越來越不漂亮,頓時之間有點失望,還好在亂走的時候,穿過一座小公園,再經過一兩個街區,終於給我找到若宮大通了,不得不說最喜歡的還是這裡,銀杏的金黃與三角槭的橘紅交織,再加上陽光的加持,眼前的景色變得更加鮮活。


若宮大通的路非常寬,從單邊要拍到對稱的夾道黃葉、紅葉不容易,想從中央分隔帶拍,但走過去才發現,如果說仙台市區的中央分隔帶是大安森林公園,名古屋這邊的中央分隔帶就是北車門口,真的很難得在日本看到流浪漢,但這邊就有很多小帳棚,以及他們收集的資源回收山,因此,雖然中央分隔帶有種銀杏,但沒有多逗留,還是從道路兩旁的人行道、天橋上拍照。



若宮大通到名古屋市科學館附近,轉彎去日本三大觀音之一的大須觀音參拜。



2025年10月24日 星期五

[遊記] 2024.12 三重名花之里:全國級規模的燈飾、夜楓、溫室燈光秀


之前就一直想去名花之里(なばなの里)看燈飾,這次規劃行程時還是把它排進去,抵達後名古屋才發現是陰天,拍照可能不好看,所以改成先去看不受光線不足影響的名花之里。


在車站排隊買套票的時候,遇到會說中文的日本服務人員,就被領去另一個比較沒人排隊的櫃檯,直接代替我跟售票人員溝通,說要買名花之里燈飾近鐵電車&巴士優惠套票(なばなの里イルミネーション 近鉄電車&バス割引セットきっぷ,4,100日圓),還協助引導要在哪個月台搭哪班車過去。


往返近鐵長島與名花之里的公車一小時三班,電車抵達時間剛好幾乎要重新等一班車,所需交通時間大概一小時,最近楓紅可看,本來是希望天黑前到,可以順便賞楓,可惜人算不如天算,到的時候已經五點多,天已經全黑了,只能賞夜楓跟燈飾了,雖然沒能看到白天的樣子很可惜,但夜楓打燈下意外的美,光顧著欣賞眼前美景,並用相機記錄這一刻,就讓我暫時忘記這份遺憾。



這應該是我第一次賞夜楓,以前都是看白天的風景,這次天黑過來,有打燈的情況下,倒也挺美的、挺壯觀的,雖然因為快門要放慢,卻沒有相應的設備和技術,大景照片畫質不太好,完全不能放大看,但整體看起來應該還算有模有樣的吧。



園區除了打燈之外,還會利用灑水系統,做出煙霧的效果,但我技術不好,拍起來沒有特別夢幻,反而雲裡霧裡,一坨白白的,但從此也可見園方在特效面的巧思,另外園區中央有一片水池,兩旁種植的紅豔楓樹倒映在池面,宛如明鏡一般,也是深受遊客喜愛的拍照重點之一,只是礙於我的想像力有限,取景角度的變化上比較單調些,怎麼拍都是那樣。



離開紅葉區,走過長長的燈海隧道,這邊的小燈還都是小花造型的,頗具巧思,穿過隧道,便是燈飾主會場,離開主會場也是一道很長的燈海隧道,不過這邊的燈是葉片造型的,會隨燈光顏色變化,也相當有意思,但大家都駐足拍照,反而不好拍出深遠的效果就是了。



名花之里號稱日本第一大燈飾活動,但其實個人覺得只有主會場的名峰富士擔得起這個稱號,其他小會場的樹燈,甚至超長的燈海隧道,我其實都覺得普通,最值得一看的還是主會場,經過燈海隧道,就看到一大片燈海中央的富士山造型燈飾,並且配合音樂的燈光效果非常有意思,彷彿演出了富士山的四季,新年的日出、老鷹、獅子舞,春天的櫻花,夏季的漁獲、花火,燈海外圍,燈海步道之中,展望台俯瞰,從不同角度各看一輪,真的是精彩萬分,但看過之後就會覺得其他區域的燈飾都被比下去了。



離開主會場區後一時之間不知何去何從,剛好看到秋海棠花園(ベゴニアガーデン),外加入夜後氣溫驟降,雖然大羽絨都包身上,還是會覺得有點冷,就決定接著去這邊避寒順便逛逛,說實在的,前半段的盆栽造景數量雖多,也都是開花狀態,但不知為何照片拍起來畫面不理想,只好權當來避風取暖的,溫室裡有控制溫度、濕度,真的舒服很多,剛進到A棟看到長椅,就讓我有點想在這邊先歇腳了。



秋海棠花園12月到1月新年期間入夜後會有燈光秀,所以這段期間的名花之里門票會強制綁秋海棠花園的門票,票價3,000日圓,含1,000日圓禮券+秋海棠花園門票,比其他期間貴500日圓,聖誕節前後會有聖誕限定燈光秀,外加遊客肯定大增,所以12/23-12/25會貴更多5,000日圓,含2,000日圓禮券+秋海棠花園門票。


雖然說是期間限定打燈,所以略有些期待,但前面在逛的時候覺得相當微妙:就這樣?還要多收錢?但是,就是這個但是,等到進入C棟,一切都不一樣了,這邊真的挺夢幻的,不同的色光變換,聖誕燈的明滅,突然之間變得非常有聖誕氛圍,旁邊還有座位跟小販,其實滿適合在這邊買點小東西吃喝,坐著休息、欣賞燈光秀。



經過聖誕樹、座位區,來到在出口前水池區,舉頭可以看到吊掛的植物籃,還有著聖誕小燈點綴,五顏六色的花籃倒映在水池上,再加上燈光隨著聖誕金曲的旋律變換,燈光投射所形成的光影、色彩變化,讓浪漫夢幻程度大幅提升,這邊才真的讓我覺得值得多花門票錢進來參觀。



套票除了包含往返的電車公車等交通費用、名花之里和秋海棠花園門票,還有兩張500日圓的園內禮券,就算是單買門票,也是有含園區禮券的價格,所以基本上是入園就強迫消費的概念,不用白不用,就用這1,000日圓買點小東西當晚餐吃。


先用一張500日圓補10日圓購入一顆松阪牛可樂餅(280日圓)、一顆蜆仔可樂餅(230日圓),外酥內軟,熱呼呼的不錯吃,但真要說有什麼味道上的特色好像沒有很明顯,只能粗略地說,松阪牛的有牛味、肉味,蜆仔的有股芹菜味,跟想像中的蜆仔味不一樣。


吃完鹹的就會想來點甜的,就拿第二張禮券補50日圓,去隔壁安永餅舖買善哉(550日圓)吃,紅豆綿密、甜滋滋的,附的茶微苦,正好可以解膩,甜蜜的紅豆湯配上剛烤好的軟Q麻糬,天冷來上一碗,真的很讚,可以算是此行甜品類的MVP。



喝完熱茶,身體也跟著暖起來,心裡想著再拍點照片,就要準備打道回府了,一邊往出口方向走,一邊補拍來的時候沒有拍到的池邊紅葉,也想找新的拍照點,所以走到光之大河的另外一頭,一座類似教堂的建築後面,換個角度看隔岸的楓葉,拍幾張照之後,張望一下,看另外一條路上沒什麼東西,就下定決心要離開園區去等公車了。



雖然心裡想著要去等公車,但看到出口附近的造景,名花之里算是長島樂園的一部分,看到60周年的紀念擺飾,還是忍不住拍了張照,往公車站方向的路上也有燈飾,雖然不及主會場的壯觀,但不知為何戀戀不捨的又拍了幾張照,記錯發車時間,到站牌的時候已經是發車前最後一分鐘了,幸好還能擠上車,不然得在寒風中等上好一陣子了。